美国对加密货币政策的规定有哪些
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框架近年来经历了显著转变,逐步从模糊走向明晰。当前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平衡创新与风险,既鼓励数字资产发展,又确保金融稳定和消费者保护。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加密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宽松,一系列法案和行政命令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更明确的规则,同时削弱了此前以执法为主导的严监管模式。

监管框架的基石是2025年天才法案,该法案首次为稳定币建立了联邦层面的监管标准,要求发行方必须以1:1比例锚定美元或低风险资产,并定期披露储备金构成。这一立法不仅赋予稳定币合法地位,还将其定位为支付工具而非证券,从而规避了SEC的严格审查。与此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进一步划分了加密货币的属性,明确SEC和CFTC的监管分工:证券类代币由SEC管辖,商品类代币则由CFTC负责。这种分类试图解决长期存监管重叠问题,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确定性。

在机构层面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主动调整了政策方向,撤销了前政府时期对Coinbase、币安等交易所的诉讼,并计划修订规则以允许加密货币在传统交易平台上市。SEC主席保罗·阿特金斯强调,新政策将聚焦支持创新与资本形成,未来可能推出针对代币发行的豁免条款和安全港规则。这种转向被视为加密货币融入主流金融体系的关键一步,尤其是对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和代币化证券等新兴领域的合规化具有深远意义。

特朗普成立的加密货币工作组于2025年7月发布报告,建议将加密货币纳入国家经济战略,包括探索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和推动养老金投资数字资产。尽管部分提议争议较大,但其核心理念是巩固美元霸权——例如通过稳定币扩大全球对美元和美债的需求,以对冲去美元化风险。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公开表示,稳定币规模的扩张可能刺激美元需求增长8倍,进一步强化美国在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。
尽管政策整体趋松,争议与挑战仍存。欧洲央行多次警告美国宽松的监管可能引发全球金融风险,而美国国内亦有声音质疑立法对消费者保护和市场操纵的覆盖不足。特朗普家族涉足加密货币商业活动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,一度延缓了国会立法进程。未来政策走向可能取决于行业合规表现与国际竞争态势,但当前框架已为加密货币在美国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。